用遵义方竹笋炖一锅腌笃鲜,滋味浓厚;喝一瓶正安野木瓜饮料,生津止渴。今年中秋节前,一批遵义消费扶贫农产品陆续入沪,不但能带动当地贫困户增产增收,也为上海市民带来了原生态的农产品。而在沪遵农产品产销对接的背后,则是两地探索用全产业链方式,提升遵义农产品产业化生产能力,以消费扶贫带动产业扶贫的努力。
大山里的农产品来了
今天上午,首车10吨的遵义方竹笋从遵义市正安县庙塘镇运抵上海,并将进入大润发、上蔬永辉、叮咚买菜、食行生鲜、淘菜猫、世纪联华等线上线下渠道,预计可在中秋佳节之际摆上市民餐桌。而就在四天前,4500箱产自遵义正安的野木瓜饮料也来到了上海,如今已经进入杨浦区“扶贫大礼包”。
遵义方竹笋生长在海拔1200-2500米的贵州大娄山深处,生长过程中无工业、无污染、无农药、无化肥、无激素,属稀缺物产。因为外形略方而得名“方竹笋”,笋肉丰腴,肉质脆嫩,富含10多种氨基酸和微量矿物质。此外,其成熟时间在9、10两月,正好填补上海市民吃鲜笋的空白。
正安野木瓜则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富含齐墩果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,本次销往上海的野木瓜系列产品包括饮品、冻干片、蜜饯等,野木瓜加工技艺还是遵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首批入沪的野木瓜饮料除了进入“扶贫大礼包”,也将摆上大润发、欧尚、永辉、教育超市、康品汇的货架,免进场费上架销售。
沪遵农产品的产销对接,意味着消费扶贫取得新进展。记者获悉,遵义方竹笋摆上上海市民的餐桌,将直接带动122户493名贫困户增产增收。而种植了5万多亩野木瓜的正安县,利益链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50余户。
改造升级农产品全产业链
虽有一定产量,却缺乏产业化经营,虽有好品质,却面临运输难题,贵州大山里的原生态农产品想要走出来并不容易,背后是沪遵两地的不懈努力。
考虑到上海市民对鲜笋的偏爱,沪遵消费扶贫联盟一直想把它引入大上海,但方竹笋的出遵入沪,必须面对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和长距离运输中的保鲜难度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为此,沪遵消费扶贫联盟通过遵义正安县政府对接正鑫竹业合作社,再组织上海敞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赶赴现场,手把手指导,用“上海技术”破解上述难题。此外,还引入上海宋庆龄基金会“农民创业接力棒计划”,为正鑫竹业合作社提供免息贷款100万元,支持产业发展。9月9日,首批方竹笋从正安县发车,途径重庆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等地,1800公里的旅程,昼夜不息的冷链运输,将一份来自贵州高山的新鲜美味送到上海。
野木瓜产品能来到上海,也是援黔干部利用上海援建项目资金,帮助实施野木瓜全产业链的改造升级。在生产环节,利用项目资金进行生产锅炉的环保改造,扩大产能降低污染;针对上海市场需求,研究低糖和无糖产品,并试验生产野木瓜酒。在流通环节,联系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重新设计野木瓜产品的包装标识;在销售环节,赶赴上海13家企业走访调研,听取专业意见,打通销售渠道。为了弥补本地企业在供应链上的缺失,膳待(上海)食品供应链有限公司还派出专人对接,提供物流运输和仓储服务,确保两地产销衔接顺畅。
由“输血式”向“造血式”扶贫转变
无论是遵义方竹笋,还是正安野木瓜,都是沪遵消费扶贫的一个缩影,背后是探索用全产业链方法提高遵义的农产品产业能力,实现由“输血式”扶贫向“造血式”扶贫转变。
沪遵消费扶贫联盟理事长王华说,遵义方竹笋的入沪,恰是一个*的尝试。“方竹笋一直是遵义人民的骄傲,而且有产量保证,却迟迟没有进入上海市场。一是因为商品化难度较大,二是遵义农产品产业基础还不够厚。但通过这次全产业链的探索,它已经成为一个示范样本,走出一条产业能力提升之路。”
据了龙岗送菜公司了解 上海援黔干部、遵义市商务局副局长徐剑锋告诉记者,正安县既是方竹笋和野木瓜的主产地,也是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。作为遵义地区*一个没有脱贫的县,计划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。“正安县今年如能按期脱贫,则意味着上海对口帮扶的革命老区遵义提前脱贫。”